Author: --
Size: --
Signed and dated: --
Estimate:
Final Price: unsold
清乾隆年写本
1册 白纸
提要:钤“江都钱氏榭潮堂鉴赏记”
广韵楼藏清钱泳稿本《唐赐铁券考》述略
萧楠
一、唐赐铁券
广韵楼所藏古籍中,有一种清钱泳稿本《唐赐铁券考》。潘景郑先生《著砚楼书跋》中,有此书刻本跋云:
钱武肃铁券,在唐昭宗乾宁四年颁赐,褒德策勋,唐虽衰祚,犹扬休烈。按铭云:“卿恕九死,子孙三死。”盖君臣无间,足垂千古。其后明祖论太原之功,尝以恕二死许裴、刘,则是开国之君,其度量犹不若垂绝之主也。武肃余祉昌蕃,盖其功德于民甚大,子孙富贵,与宋终始,今殆千载,而继祚不绝。此券中经散佚,旋得合浦,闻至今犹存台州其子姓家。惟拓墨流传不广,藏家获一本,莫不诧为鸿秘。清乾隆间,武肃三十世孙泳,曾荟萃自来题词,辑为《铁券考》一卷,于兹券来历,原原本本,了如指掌。泳字梅溪,善书法,考订金石尤精。兹编为其褒扬先泽之作,宜其考据详核,惜传本亦复不多。余求铁券墨本不可得,得此虎贲中郎,亦聊以解嘲云尔。戊寅冬十一月二十一日,晨起检行箧所携金石典籍,偶展斯书,为识数语于后。
跋作于1938年冬,文中对“钱武肃铁券”、“钱泳”、“铁券考”诸人事,都有所涉及。潘先生说唐昭宗颁赐铁券给钱缪表明“君臣无间,足垂千古”,事实究竟如何?钱氏铁券,有怎样显隐有数的经历?文中所指的《唐赐铁券考》一书,又是怎样一本著作呢?这些问题,都要先从“铁券”说起。
铁券,是古代帝王赏赐给勋臣的一种带有盟约性质的文书,因镌刻在铁制器物之上,故称为铁券。其内容多著录诵美臣子之功德,并赐予某种特权(如豁免其本人或子孙死罪及其它罪行)。其源于上古时代的盟誓,历经秦汉魏晋诸代的发展与完善,至唐代已走向成熟。
据洪海安《唐代铁券相关问题研究》,唐代颁赐铁券的对象主要有开国元勋(如裴寂、刘文静)及拥立功臣(如张柬之、武三思)、靖难功臣(如郭子仪、李光弼)、归附的蕃酋首领、强藩悍将(如田承嗣、钱缪)、有功宦官(如程元振、鱼朝恩)及其它宠臣(如安禄山、术士郑普思)六种。与此相对应的是,唐代前期,国势强盛,颁赐铁券较为严格,其目的也确实在褒奖功臣。到了中后期,藩镇割据,国事日非,铁券的颁赐也逐渐流于泛滥,成为缓和矛盾甚至讨好叛臣的权宜之计。钱缪铁券的颁赐,正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代表。
乾宁二年(895),浙东观察使、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董昌在越州称帝,时为董氏部下名将的钱缪不仅拒绝了他的封赏,还起兵伐董。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在唐昭宗下诏赦免董昌,意图息事宁人之际,钱缪仍坚持武力讨伐,并最终取董氏而代之,据有两浙。唐昭宗无奈之余,便做了顺水人情,不仅封钱缪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还钦赐铁券。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钱缪铁券,形如覆瓦,熔铁铸成,镂字其上,以金涂之(现多已涣漫),长52厘米,宽29.8厘米,厚0.4厘米。铭文正文24行,行14字(第13行仅3字),正文325字。25行为副文(落款),字体较小,共17字,全文合计342字。其文字曰:
维乾宁四年岁次丁巳八月甲辰朔,四日丁未,皇帝若曰:谘尔镇海镇东等军节度浙江东西等道观察处置营田招讨等使兼两浙盐铁制置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使持节润越等州诸军事兼润越等州刺史上柱国彭城郡王食邑五千户食实封壹百户钱镠,朕闻铭邓骘之勋,言垂汉典;载孔悝之德,事美鲁经。则知褒德策勋,古今一致。顷者董昌僭伪,为昏镜水,狂谋恶贯,渫染齐人。而尔披攘凶渠,荡定江表,忠以卫社稷,惠以福生灵。其机也氛祲清,其化也疲羸泰。拯于越于涂炭之上,师无私焉;保余杭于金汤之固,政有经矣。志奖王室,绩冠侯藩。溢于旗常,流在丹素。虽钟繇刊五熟之釜,窦宪勒燕然之山,未足显功,抑有异数。是用锡其金版,申以誓词: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维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克保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承我信誓,往惟钦哉。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臣崔允宣奉。
铁券恕钱缪九死,子孙三死,一般罪行,不得追究,可谓皇恩浩荡了。此后天复二年(902年),封其为越王,天佑元年(904年),改封吴王。只是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后,钱缪立即奉表称臣,并获封吴越国王。铁券中“忠以卫社稷,惠以福生灵”的赞誉之语和其谢表中“圣主万岁,愚臣一心”的表忠之辞的实质,至此也就一目了然了。
钱缪铁券,在唐代的铁券颁赐史中,本身并不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但钱氏家族对铁券的珍视和宝藏,及其历经唐、五代、宋、元,明、清,七登天庭,并成为明朝铁券制作蓝本的传奇经历,使得它具有了极高的历史、文物和学术价值。
二、千年播迁
北宋建立直到明初的四百年间,钱缪铁券虽出夷入险,但始终为钱氏子孙珍藏。至洪武三年(1370)冬,明太祖朱元璋为褒奖开国功臣,欲仿效前朝颁赐铁券,诏令礼官议其制,但苦于没有实物形制作参考,束手无策。在知情人的汇报下,朱元璋遣使召见钱缪十五世孙钱尚德进京,钱尚德奉诏将铁券及吴越五王图像一同赴京。朱元璋与丞相定国公李善长、礼部尚书牛亮、主事王肃同观之,镂木为仿制样本,并将其原件一并归还。“陛辞日,命还券、像,刘基、宋镰、王伟等咸赠以诗。”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公爵者十人,侯爵者二十八人,铁券丹书,誓诸白水;河带山砺,爰及苗裔。”此外,洪武二十一年(1388),钱尚德后裔钱克邦、永乐五年(1407),钱缪十七世孙广西参政钱汝性也相继奉券入京。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三月,乾隆南巡至杭州,钱氏裔孙、原刑部尚书钱陈群率台州钱氏后裔奉券呈览。乾隆帝大喜,亲制《御制观钱缪铁券作歌》以颂扬之,歌云:
表忠观永祀钱塘,铁券却在台州藏。久闻其名未睹物,秋卿同族今呈将。铸铁如瓦勒金字,乾宁岁月犹存唐。皇帝若曰谘尔镠,董昌僭伪为昏狂。披攘凶渠定江表,祲清赢泰保余杭。用锡金版永延祚,克保福贵荣宠长。恕卿九死子三死,承我信誓钦毋忘。徒观剥蚀字漫漶,铁犹如此人何方。龙门致诮带砺誓,赵宋转眼为新王。俊杰识时有弗较,善存桑梓功斯良。其时铁券固不出,南迁后出方膻芗。作歌装匣付珍奔,所嘉谢表撝谦光。
一时群臣多有和作。钱氏后裔更将铁券视为珍宝,称其“非若世之商彝、周鼎徙以世远得名者所可比并也”。乾隆道光年间,钱氏家道日渐衰落,但对这件铁券依然珍视。当时钱氏后人有钱永兴兄弟三人,住在台州东门外五十里白石山下的一个小村庄内,皆务农。为了保藏这个铁券,专门修盖了三间小楼,轮流守护。此后,“光绪二十一年,藏在宗祠里的铁券竟被盗走,从台州盗至嵊县出售,被时任嵊县县令的常熟人徐印士用400银元购去。……嵊县长乐乡一大批钱氏族人向徐印士力争,结果终于以原价从徐手中赎回,一起赎回的还有乾隆御赐宝匣一只。……抗战爆发,1942年嵊州沦陷,钱氏族人将铁券严密包封,藏于后段钱赓麟家深井内。抗战胜利后才取出,仍恢复春节的隆重祭典,并把铁券藏于商会会长钱元瑞家。”1951年,铁券从钱氏祠堂移送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鉴于铁券的重大历史文物价值,1960年又转交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
广韵楼藏清钱咏稿本《唐赐铁券考》述略
萧楠
三、钱泳《铁券考》
乾隆五十六年(1791),钱氏后裔钱泳于绍兴府参修郡志,时任知府的李晓园专函台州,借来铁券,钱泳才得以有幸获观。大约正是此时,他开始致力于收集与钱氏铁券有关的史志资料和诗文题咏,写就《唐赐铁券考》一书,并于乾隆五十九年七月刊刻发行,当时的书板,就存放在杭州的钱缪祠——表忠观。所以刊本扉页有“乾隆甲寅七月刊 表忠观藏版”的字样。
这部稿本《唐赐铁券考》,10行22字,楷书而有隶法,题作“《唐赐铁券考》 吴越武肃王三十世孙泳谨录”。卷首钤印有:“江都钱氏射潮堂鉴赏之印”(朱文方印)、“河间庞芝阁校藏金石书画”(白文长印),知其曾为钱氏后裔及河间庞泽銮所藏。其内容包括:
1、《考》:后附《陆放翁文集》、陶宗仪《辍耕录》、《表忠谱》(洪武二年十月曾鲁、徐尊生、梁用楩跋)、《齐召南铁券考》。
2、《铁券图》。券文最后较实物多了“中使臣焦楚煌传宣”一行。
3、钱缪《谢表稿》。
4、诗:宋濂《送钱君允一还天台诗(并序)》,刘基《天台钱允一先生武肃王之孙也洪武二年奉命持其所藏铁券赴京师归漫成三绝句以赠之》,王祎《允一先生东归赋诗奉赠》,高启《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危素《奉别允一征君尊婣长还天台二首》,龙中孚、江汉、潘时英、郭永《题钱武肃王铁券诗》,钱唐《送宗人允一东归》,张孟兼、张栋、王箎《铁券诗一章》,翟份、张桂、李克正、赵俨、孟昉《题铁券送钱允一先生》,林唐臣《铁券歌》,刘穆《铁券》,顾景星《辛卯四月仆过台区闻钱武肃王铁券及五王遗像尚在忻然就访其二十七世孙珍捧券及像见示此物累经兵火世守盖八百余年可谓难矣因走笔成一歌》,揭汯、陈纲《铁券诗》。
此外,稿本前有衬页一纸,详述钱缪履历,字迹迥异,非原书所有。
乾隆年间刊行的《唐赐铁券考》,在行款、内容上基本与稿本一致,尤其可以为证的是,刻本中钱缪的《谢恩稿》文字,为手写上板,与稿本中《铁券图》、《谢表稿》部份字体完全一致,知广韵楼藏本确为《唐赐铁券考》用以付刻的原稿本。
但值得注意的是,刻本与原稿本,还是有一些差异。首先,刻本以《御制观钱缪铁券作歌》开篇,后附《恭和御制诗》,有钱陈群、庄有恭、范清洪、沈初、钱琦、关槐和诗。乾隆诗作及臣子和作,远早于钱泳书稿的成书时间,刻本中增加稿本中没有的这部份内容,多了许多冠冕堂皇的应景意味,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全书的护身符。
其次,刻本与稿本有少量文字的差异。如稿本钱缪《谢表稿》,刻本作《谢恩稿》。又如顾景星《辛卯四月仆过台区闻钱武肃王铁券及五王遗像尚在忻然就访其二十五世孙珍捧券及像见示此物累经兵火世守盖八百余年可谓难矣因走笔成一歌》,稿本作“其二十七世孙”。查清张燕昌《金石契》别载与顾景星同时往观铁券的陶澄所作诗及序,序云:“元年,台州乱,其二十五世孙珍负椟匿山中乃免。辛卯四月,予游台州,与顾子赤方得共观券。”知稿本实误。
30×18cm